编者按:
近日,我校组织教研人员在《南阳日报》“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”理论专版刊发相关理论文章,聚焦“两高四着力”,围绕作风建设、高质量发展、高效能治理、生态保护等方面阐述,旨在引领全市上下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励精图治、干事创业,奋力开创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。
现予以分批推送,供大家学习参考。今天推送的是法学教研室张定乾同志的文章《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》。
★
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
张定乾
新型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,而是人的现代化进程。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强调“以人为本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”,南阳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,奏响高质量城镇化的时代强音。
人本规划,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型突破。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城镇化不能割裂文化基因。市委七届九次全会要求“保护历史街区,活化文化遗存”,建议将仲景文化、汉画文化融入城市规划,打造特色文旅街区。只有让城市“记得住乡愁”,才能增强市民归属感与文化自信。同时,会议又提出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,严格控制‘摊大饼’式扩张”,直指城镇化粗放发展的痛点。南阳要转变以土地为核心的旧模式,转向以人口流动、公共服务配套为导向的新逻辑。例如,建设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,将学校、医院、养老设施嵌入社区,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资源。
城乡共融,打破二元结构的南阳实践。南阳需立足农业大市优势,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、装备制造业升级;培育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,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岗位。只有产业兴旺,才能留住人口、吸引人才,避免“空心化”。全会还强调“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联动”,我市可以通过“以城带乡”机制,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,例如桐柏县的“快递进村”工程、淅川县的“电商助农”模式,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又为城镇注入活力。只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,才能实现“进得来城、回得去乡”的多元选择权。
数字赋能,智慧治理的温度与精度。城镇化建设应严守生态红线,推广“海绵城市”理念,完善公园绿地、慢行系统。全会还特别提到“智慧城市与基层治理并重”。新型城镇化应强化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,例如推广“一城通办”(含App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等),不仅增强了满意度,把优化营商环境做实做强,真正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。同时在社区开展“网格化+”服务,解决养老、托幼等民生痛点。唯有政府、企业、居民协同共治,才能让城镇化成果真正惠及百姓。全会提出“绿色低碳发展”,凸显了生态宜居的重要性。南阳可借鉴杭州经验,整合交通、环保、医疗数据,实现道路拥堵预警、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等智能应用。
新型城镇化的终点是实现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。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,更是对民生期待的回应。当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人文关怀,每一个社区都承载着美好生活,南阳的城镇化才真正称得上“以人为本”。这条路,需以初心为灯、以实干为桨,方能驶向人民满意的彼岸。
(本文刊登在2025年10月16日《南阳日报》第A4版)
主办: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主管:中共南阳市委
豫ICP备-14027398号 技术支持:南阳曦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